学会拒绝,学会坚持自我(套装共2册)_15 别为了面子死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 别为了面子死磕 (第5/6页)

霸道作风也很不满。李峰不为公司大局着想的做法被老板得知,他把李峰叫去,严厉地斥责了他。
  李峰也知道王博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考虑,才反对自己的方案,如果他能以公司大局为重,接受王博的建议,会有损领导威严吗?肯定不会。工作中,下级反驳或顶撞上级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身为上级,应当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下级的反驳或批评,为了维护个人的颜面,而损害集体的利益,是无法服众的,反而会给人以心胸狭隘的印象。
  如果下级反驳上级是出于善意的,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下级不怀好意,故意反驳,甚至是顶撞上级,应该怎么处理呢?首先要静下心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看下级反驳或顶撞你的原因是什么。不管对方是出于一时的不服气,还是对你有成见,都说明你有需要反省和改善的地方。尽管以下犯上使领导有失体面,甚至下不了台,但作为上级,不能一味地抱怨下级的无理,而是要有自责的勇气和理智,尽快从窝火的心态中解脱出来,多自查,多反思。
  俗话说:“驴架子大、马架子大值钱,人架子大了不值钱。”装腔作势、傲慢无礼的人是很难得到尊重的,就算有人顺从,那也多半是碍于权势地位,心里未必真服。真正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即使再有资历、再有权势,也会表现得谦卑。没有架子,平易近人,才能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 放低姿态,会赢得更多尊重
  有一个人早晨路过报摊,他想买份报纸,却找不到零钱,于是,他从报摊上拿起一份报纸,随手扔了10元钱,漫不经心地说:“找钱!”
  卖报的老人心中不悦,说:“我没工夫给你找钱。”说完,从他手里拿回了报纸。
  此时,另一位客人也遇到类似的情况,然而他却聪明多了。只见他和颜悦色地走到报摊前对老人笑着说:“您好!我手里只有这10元钱,可我想买一份报纸,您能帮个忙吗?”
  老人笑了,拿过刚才的报纸塞到他手里:“拿去吧,什么时候有了零钱再给我。”
  放低姿态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在第二个客人看来,找零钱是老人给自己提供的额外服务,所以他才用歉意的口吻对老人说话。尊重是互相的,他之所以能得到卖报老人的尊重,正是因为他首先做到了尊重。
  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放低姿态。刘备之所以被后世传颂,就是因为他能放低姿态,三顾茅庐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
  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请诸葛亮出山。第一次去时,诸葛亮不在家,刘备没有倚仗皇叔的身份,把诸葛亮从外面拉回来,而是默默返回。不久,刘备第二次去请诸葛亮,书童说诸葛亮外出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临走之前,给诸葛亮留了封信。很多天过去了,诸葛亮那边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认为,诸葛亮并无真才实学,也许是故意躲着不见,劝刘备不要去了。张飞更是不以为然地说,要去把诸葛亮捆来见他。刘备斥责了张飞,第三次上门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坐下谈话。刘备询以治世大计,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占据荆、益两州,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俟机从荆、益两路北伐曹操的策略,以图统一中国,恢复刘家帝业,史称“隆中对”。
  自打得了诸葛亮,刘备如鱼得水,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蜀国最终与魏国、吴国成三足鼎立之势。
  古人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刘备是皇叔,诸葛亮是一介草民,在当时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两者身份是有天壤之别的,但刘备不顾身份的尊贵,放低姿态,亲自到诸葛亮家里去请他。只是这一点,已经让刘备赢得了建立蜀国的资本。
  李青过去是一家公司的部门主管,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家酒店的老板。酒店老板看他能干,便挖他到自己的酒店做了一名部门经理。
  一天,他与过去的老板在街上遇见,过去的老板邀请他一起吃饭,李青不好意思推辞,便笑着说:“别别别,应该是我请你才对。”就这样,两个人叫了几样小菜,在餐馆里坐了下来。
  席间,过去的老板和李青谈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谈起了创业中的种种艰辛,说到动情处,他的两眼竟涌出了热泪。李青想不到曾经的老总会这样与自己交心,感到非常意外。
  谈完了往事,过去的老板打听了李青的近况。
  他饶有兴致地问:“小李,新的环境还适应吗?做得顺不顺心啊?”
  李青说:“现在的老板对我很赏识,给我的薪水也很高,而且还承诺给我分红。如果不出意外,年底的分红就能拿到30万。”
  过去的老板微笑着说:“这么看来的确不错。不过我认为,以你的能力,一年最少也应该赚到70万以上。”
  李青说:“您太抬举我了。我们的酒店规模有限,能赚到这些我已经很知足了。”
  过去的老板严肃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