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64) (第2/3页)
心价值观,这部剧能不能播出都要打个问号,更何况制片方还想上院线,除非后台顶破天。 编剧是制片方那边的,听到不能播出,最后慌的也是制片方,不过他们管不了那么多,只管出钱,最后把编剧往剧组一甩,吩咐导演和编剧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成功甩锅。 可这时候剧组已经开机了。 他们只能边拍边改。 编剧只是一个新人小姑娘,当时又在异国他乡取景,根本承受不起整个剧组的压力,白天夜里都在哭,剧组随处可见她掉的头发,眼见着头顶都薄了一层。 经费压力,投资方催促,异国他乡,天灾人祸,杀青遥遥无期那绝对是所有人活这么久以来第一次遇到那么崩溃的事情。 最不配合的是陆貅,最冷静的也是他。 导演迫于压力在临时帐篷里跟编剧聊他的设想,老远都能听到他的无能狂怒。 大家伙都很焦灼,大家伙都很看不起这个导演,没担当,成天欺负小姑娘。 由于前期陆貅的建议被导演无情驳回,还批评他不懂规矩多管闲事,所以他被导演禁止插手这件事。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耽搁下去,情况紧急,整个剧组都被发动起来,纷纷抛出自己的灵感。 小姑娘在唾沫淹没下,头顶稀薄了一层又一层。 后来大家啃干面饼子时,陆貅和编剧小姑娘坐得近,提点了几句。 再后来,小姑娘白天被导演炮轰,啃干面饼子的时候就专门凑到陆貅边上啃。 陆貅不演戏的时候看着很疏冷,刚开始她不敢跟陆貅说话,后来连着几天,陆貅没赶她,她就试着跟陆貅打招呼,自此交流起来,剧本开始飞速重塑。 在这个过程中,她得到的不仅仅是一部作品的构思和创作,更是一堂无可替代的编剧课。 她当时就隐隐有感觉,和陆貅交流剧本的这段时间,会让她获益一生。事实也确实如此。 不过时间到底还是仓促了些,编剧完成剧本的一部分,导演就在后面把这一部分拍出来。 边写边拍,还tm是部惊悚悬疑片,大家也是被逼急了才会这么勇。 导演是个唯利主义,自私自利,本质上看不起综艺出身的陆貅,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还经常把错误推给别人。 这种边写边拍的模式对编剧而言是巨大的压力,她慌得手抖。 后来陆貅有话都是让编剧小姑娘去跟导演说,有了陆貅时不时的一句指点,小姑娘倒镇定了许多。 剧本在原作的背景下重建,最后电影呈现出的剧情里,主角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 他出生于小康家庭,关系和睦,自小受到良好教养,最后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很有责任心,学历高人品好能力强,一路晋升,是医院的榜样。 可谁也不知道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一个黑夜里的连环杀手。 他最为疼爱的弟弟在自己读大学期间,因为交友不慎,16岁染上毒|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三入戒毒所,出来后却故态复萌,家中支离破碎,父母因高利贷胁迫意外死亡,弟弟狱中自杀。 他憎恨一切作恶的罪人,尤其是毒贩。 他顺着弟弟朋友那条线,杀了一个又一个涉事毒贩、高利贷放贷人。 警方接到死者家属报案,开始着手侦查。 他意识到自己时间不多了,便借身体原因从医院辞了职,一边躲避追查一边专心策划谋杀毒贩老大,从国内追到国外。 他白天依旧是好人,敬老爱幼和气可亲,晚上却化身修罗。 他几次与警察擦肩而过,却凭借高超的伪装技术有惊无险地避过。最后终于杀死老大的那一刻,他不再掩藏,连环杀人犯的身份也暴露出来。 警察根据追查地痕迹查到毒贩的窝点,可这时候这里的人几乎已经死尽。 警察最后将他抓捕,这时候他已经彷如一个癫狂疯子,因为大仇得报而兴奋不已。 查抄他家时,竟发现他看似平常的家中藏了个隔间,隔间三面墙,摆满了心理学书籍,还有一张病例单。 原来早在父母离世的时候,就已经被诊断患有严重的精神病。 可惜,上线三天,这部电影很扑。 当然,在导演眼中,能上线就已经很优秀了。 在玩票的制片眼中,能回本就好。 也在《朽木》上线第三天,陆貅的那位新经纪人于姐带着合同找到他,和他谈续约的事。 距离合约到期还有大半年,陆貅委婉拒绝。 于姐是公司一把手,从来没人敢对他甩脸,当即语气也冷硬起来:你应该明白,你能有今天的一切,都离不开公司的栽培。 陆貅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