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节 (第1/4页)
??杨仪仍是不依不饶,上疏争辩。 ??蒋琬决定彻底铲除这个祸害,遂勒令杨仪自裁。 ??魏延死后第三个月,杨仪自杀了。尽管到最后,还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还魏延一个清白。 ??魏延和杨仪的事件表面上是两个政敌私斗,内里却夹杂着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冲突。现在诸葛亮死了,蜀汉将何去何从?刘禅考虑这事已不是一天两天。丞相的权势实在超出可控范围,一个健康的体系不应该依托于某个人的道德操守。他决心要改变蜀汉的政体。 ??刘禅让蒋琬担任大司马,同时让费祎担任尚书令,实行军政分权。蒋琬死后,费祎晋升大将军,董允任尚书令,军政权力依旧是分开的。而无论是蒋琬还是费祎都始终没有官拜丞相。刘禅彻底废除了丞相制。诸葛亮成为蜀国第一个丞相,也是最后一个,在他死后,蜀国便再没有谁能拥有如此之大的权势了。 ??隐忍 ??大将军司马懿在坐镇雍凉的这些年总听到有人背后嘀咕:“司马懿是在养寇自重。” ??不管司马懿承不承认,诸葛亮的存在确实起到这样的作用,他凭借两次击退蜀军积累了丰功伟绩。继曹休、曹真死后,司马懿的地位愈发稳固。他在军界的威望早已盖过扬州都督满宠,而被曹叡硬扶上墙的荆豫都督夏侯儒更是连给他提鞋都不够格。 ??公元234年12月的一个夜晚,魏都洛阳地动山摇,曹叡从睡梦中惊醒。“护驾!护驾!”左右近臣慌忙把皇帝搀扶到寝宫外,只见整个皇宫都在晃悠,瓦砾尘土纷纷落下,地底传出轰隆隆的巨响。地震的级别不高,却足以令整个京城谈之色变。 ??翌日,曹叡和公卿仍惊魂未定。 ??“昨夜突然地震,是不是上天有所喻示?” ??朝臣议论纷纷,这时,一位老臣站出来言道:“地震是某些臣子势力过强导致的,上天以此警示陛下,不可不提防。”发话者名叫高堂隆。他曾当过曹叡的老师,和曹叡感情笃深。当魏国的士大夫因利益驱使越来越靠近司马家族的时候,高堂隆始终坚定地站在曹叡一边。 ??高堂隆的话分明指向雍凉都督司马懿。朝堂上鸦雀无声,曹叡不动声色,也没再说什么。散朝后,曹叡召见高堂隆入宫觐见,君臣二人秘密筹划了一个月。 ??而后,曹叡突然颁布诏书,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雍凉都督的职权维持不变。从大将军转任太尉,实际上算降了半级。一时间朝野哗然。值得注意的是,曹叡为此特别编出了一个理由。 ??“朕本打算拜司马懿为大司马,不过考虑到在司马姓氏前加大司马有些不妥,又想到柏人和彭亡的典故。经慎重考虑,还是决定拜司马懿为太尉。这是出于对司马公的尊敬。” ??曹叡提到的柏人和彭亡是什么意思? ??楚汉争霸时代,一次,汉高祖刘邦打算在赵国柏人县留宿,却不知道赵相贯高正预谋行刺。 ??“此地叫什么名字?”刘邦问道。 ??“柏人县。” ??“柏人,有受人胁迫的意味,不吉利。”刘邦想到这里,当天便离开柏人县,无意中躲过一劫。 ??而东汉开国之初,名将岑彭最后安营驻军的地方正巧叫彭亡,他没有介意,当晚竟遭刺杀。 ??柏人和彭亡,乃是古代两则关于避讳的典故。 ??曹叡的意思是说,司马懿本应晋升大司马,出于避讳,只能降级太尉,这理由实在牵强,如果晋升大司马不合适,难道不能维持大将军不变?但是,大将军、大司马历来有执掌兵权的惯例,三公则属于没有实权的荣位。曹叡这么干的目的很明显:他要夺司马懿的兵权。 ??不过,司马懿仍继续以三公的身份留守魏国西战区,只是不能随意征调军队。一方面,曹叡不敢冒着激起雍凉军界震荡的风险强召司马懿入朝。另一方面,倘若召司马懿入朝,他也找不出第二个靠谱的人选坐镇雍凉防御蜀国。因此,曹叡采取折中方案,作为逐步剥夺司马懿权势的预演和缓冲。 ??诸葛亮死后,公元235年的春天,累建功勋的司马懿荣登三公之位,同时失去了兵权。 ??搞定司马懿让曹叡心里舒坦了很多,可是,还有另一块巨石压在他头顶,那就是曹丕当年定下的遗令——藩王不得参政。 ??高堂隆常对曹叡说:“藩王身为皇族,